我們先了解一下橋梁結構,簡單介紹下橋梁的結構,一座橋梁大致由三部分組成。既橋梁的上部結構、下部結構以及支座系統。
橋梁上部結構:是指能夠跨越障礙物的構造物,說白了就是車輛在高架橋上行駛的橋面。
橋梁下部結構:包含橋臺、墩臺基礎、墩柱這三部分。其中,墩柱是支撐橋梁的結構物,也就是高架橋下面那一根根柱子。
支座系統:支座是設立在橋面和橋墩之間的傳力裝置,它不僅要傳遞從橋面來的向下荷載,同時還要保證橋面結構能產生一定的位移。
在橋梁的墩柱中,如果細致劃分的話,又可以劃分為單墩柱、雙墩柱等多種類型。
在我看來,想要預防這類事故再次發生,需要從兩方面入手。
第一、對單墩柱進行改造,既然單墩柱的支撐受力面積少,那么我們就從這方面入手,對單墩柱進行改造。在具體做法上,可以用剛性護筒安裝在單墩柱的頂端,并向橋梁兩側輻射;還可以對原有的單墩柱進行加粗。比如以前墩柱的直徑為1.2米,在原來的基礎上澆筑混凝土,讓墩柱加粗到1.5米或1.8米。無論哪一種方法,目的就是為了擴大單墩柱的支撐受力面積,增加抵抗橫向傾覆的能力。不過,我認為這種方法治標不治本。
第二、嚴格控制車輛超載,真正能夠“治本”的,還得說第二種方法,控制超載車輛上路。任何事情都是有極限的。單墩柱在加固之后,如果再有嚴重超載的車輛上路,超出了單墩柱幾倍、幾十倍的極限承載力,橋梁同樣會發生側翻現象。控制車輛超載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。超載車輛不單單會對橋梁造成損壞,在平時的路面上也會造成坑洼、變形這樣的傷害。很多人在知道橋梁側翻的事情后,都說橋梁的工程質量不行、監督不到位、偷工減料等等。其實根本沒發現問題的根本所在。
如果細心觀察的話就會發現,這些側翻的橋梁就算從高處跌落,并沒有斷裂和明顯的破損,這說明我們的工程質量還是非常可靠的。不能以偏概全,以點斷面,要深入根本才能發現問題的原因。